《非遗里的中国(云南篇)》在拍摄地姚安引发热烈反响|全球焦点
2023-05-16 10:53:24 云南网


(相关资料图)

5月13日晚,《非遗里的中国(云南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8点黄金档播出。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旅部共同摄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云南篇在楚雄州姚安县光禄古镇录制。时长90分钟的节目,集中展示云南省一批非遗项目,包括5项姚安非遗亮相,向全国展现姚安非遗魅力和精湛技艺。节目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单霁翔,影视演员祖峰在姚安县光禄古镇沉浸互动体验,探寻姚安县非遗创新之美。满屏的“姚安元素”,惊艳的“非遗宝藏”,引发热烈反响。

节目播出当晚,广大市民及在外乡亲纷纷通过电视或央视频App等渠道收看《非遗里的中国(云南篇)》。得知节目播出的时间,姚安县各地积极组织群众集中收看节目,现场到处掌声一片。在姚安县光禄镇,这里的群众算是节目“最熟悉的陌生人”,《非遗里的中国(云南篇)》在自己的“家门口”录制,如今正式定档播出,大家都激动不已。纷纷表示,姚安非遗通过节目“热”起来,“潮”起来,在全国“火”出圈,非遗里的姚安很出彩。光禄镇光禄社区居民王越萍说:“今天电视里看到了自己的家乡光禄,看到了姚安梅葛、花灯、坝子腔这些非遗文化,非常激动和自豪。平时县里文化部门也经常来我们村里演出,就非常爱去看,没想到我们姚安的梅葛、花灯、坝子腔有这么大的魅力!”“以前都说是我们姚安花灯有‘跳进中南海,舞到东南亚’的辉煌,还有些不敢相信,现在看了这个节目真是太了不起啦!还有我们姚安的套肠、菖河蜂蜜这些也是非常的美味,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光禄江尾村委会村民杨波难掩心中的自豪。

“央视大力度宣传,充分展示姚安非遗文化、民俗风情,扩大姚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让我们光禄精彩‘出圈’。”说起观后感,光禄镇副镇长李茂丽也激动不已。“姚安是文献名邦,在此之中的光禄古镇也沉淀下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文化自信。我们要讲好姚安故事,让更多人看姚安、知光禄,到姚安到光禄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姚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花灯之乡”“梅葛故地”“迤西文献名邦”的美誉。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省级6项、州级14项、县级19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8人,州级非遗传承人18人,县级非遗传承人198人。“节目生动展示了姚安非遗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姚安县非遗中心主任、文化艺术团团长魁剑既为节目点赞叫好,同时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表示,要久久为功做好姚安非遗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坚持以“送戏下乡”惠民演出为抓手,以开展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乡村、进万家”为带动,让古老非遗“活”在当下,走进寻常百姓家,融入现代生活。

节目播出期间,央视频App上超980万次观看,其中姚安梅葛展演期间,收视率也是异常火爆。“梅葛是彝族的史诗,也是彝族的古歌,它记录了彝族先民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善用赋比兴的手法传递着历史传统和精神文化。姚安非遗热持续升温,也得到年轻人的热捧。”。姚安县非遗中心副主任、梅葛研究学者郭晓炜说。

2018年,一部重达9.8公斤共4110千字的《中国彝族梅葛史诗丛书》出版发行,作者郭晓炜历经十年艰辛,工程浩大,收集整理全面、内容翔实丰富、记录载体多元化已超前人。后又为便于梅葛文化的保护、学习和传承的需要,为后人提供有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料,于2022年5月出版《彝族梅葛史诗精简版》共520千字,不仅浓缩《梅葛本源》《梅葛恋歌》《梅葛悲情》三本书的精华,而且秉承梅葛五言韵体文、彝汉文对照及国际音标注释等形式,弥补了梅葛收集整理中的诸多空缺。在姚安的各个中小学校,姚安梅葛、花灯、坝子腔等非遗文化已走进课堂,梅葛课间操就是其中的代表,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在校园里薪火相传。一代代非遗传承人坚守,留下宝贵的财富。如今,梅葛正在做民族音乐与交响乐融合的国际化尝试,让彝族的浪漫史诗走出大山让世界听到。新一代年轻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之光照亮生活,在新时代绽放耀眼的光芒。

非遗声、非遗技、非遗味,节目巧妙结合,尽显姚安一方水土文化气韵。姚安非遗进入“高光时刻”,央视聚焦姚安非遗,必将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弘扬发展。姚安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彭海荣表示,“将紧紧围绕姚安县‘一城一廊四产业三定位’的发展思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继续探索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当代生活和社会发展之路,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希望代代相传的宝贵遗产能科学地、系统地管理好、保护好,使之根脉相续、永葆活力。”(云南网 通讯员 谢顺畅 商祖坤 刘钐言 曹丽云)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