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亦诚刘欣
(本文来自原创作者刘欣“卓越运营实战”公号,订阅公号,一起实现卓越运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明时节雨纷纷,第一季度忙断魂。
试问各家忙什么?外跑市场内调人。
今天是清明节,用一首打油诗应一下景。
不过,你别说,在已经过去的第一季度里,我确实看到很多企业都在忙个不停,因为都希望一开年能有新的起色。
然而,在众多企业忙碌的背后,我却发现不少高管,把组织搞得越来越复杂,把管理搞得越来越繁重。效果嘛,自然是负面大于正面。最可怕的是,还不自知。
我在美的工作近20年,集团从上至下,并没有运用过什么复杂的管理方法。
到今天,美的已经超3400亿规模,仍然是非常推崇“管理要简单”。
美的可以说是, 以轻量级管理,撬动重量级规模,实现跨量级增长。
这种以简驭繁、追求结果的管理方式,我们曾在内部戏称为“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通过这几年自己做管理咨询的经历,我觉得在管理上,美的是极简主义的典型代表,体现为 “三追三不追”:
● 追求简,不追求繁。
● 追求少,不追求多。
● 追求轻,不追求重。
我们逐个来说。
01.
追求简,不追求繁
在2023年美的经管年会上,方洪波引用法国作家加缪的话,“每当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义时,正是它的简单令我震惊”,以此来告诫所有中高管:坚持简单,不搞复杂。
从何享健到方洪波,在 “追求简单” 上,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就以最常见的开会为例。
原来我在集团总裁办工作时,曾有幸作为毫不起眼的“跟班”,多次跟随何享健听取各事业部的汇报。
何享健听汇报,一贯简单直接,上来就看财务结果,然后直奔问题,紧接着就看总经理准备怎么干。
只要哪个总经理,汇报兜圈子或者几句话讲不出重点,就会被他打断,要求直接说重点。
何享健开会,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直来直去。 看数据、说问题、谈改善, 不听解释,下面人也不用做解释。
方洪波不仅延续了这种会议风格,更是做出了具体而微的量化要求。
比如说,年终述职时,大经营单位汇报不超过30分钟、小经营单位不超过20分钟、各单位汇报资料不超过10页PPT;每个月经营分析会,各经营单位发言控制在5分钟等等。
极其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就是要求: 简单、简单、再简单。
开会的作风,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了企业的管理作风。
我们无法相信,经常性的繁杂会议背后,会是简单的管理作风。
举了开会的例子,我们再往大了说,来看看美的在管理机制上的一些表现。
美的在管理机制上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而 美的所形成的管理机制,同样追求简单不追求复杂,能一招解决的绝不用两招。
例如:
在目标牵引上,就是以事业部的年度经营责任制为主。
在经营管控上,就是以基于预算的月度经营分析为主。
在干部管理上,就是以职业经理人为主。
在组织模式上,就是以分权的事业部制为主。
在文化打造上,就是以业绩为导向的“赛马”文化为主。
……
很多企业经常讲 “聚焦”、“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但如果把管理搞复杂了,是不可能做到的。
美的以超3400亿的规模,仍然一直在追求简单。
因为只有 追求简单 ,才能聚焦,才能抓重点,才能抓主要矛盾。
02.
追求少,不追求多
20多年前,美的集团请国内顶尖的咨询公司,帮忙设计各事业部的考核指标。
咨询公司最后给出的KPI,足足有28个。
何享健一看这个方案,就说 指标太多了,没法操作, 明确要求对各事业部经营团队的KPI指标,不要超过5个。
美的在战略上虽然走的是多元化道路,但是在管理上,却是和设计KPI指标一样, 追求少,而不追求多。
我再举几个例子,你就更容易看到这一点了。
在管理职位的设计上, 除了集团设副总裁、事业部设技术副总以外,其他管理职位,非特殊情况, 不允许设副职。
例如,有HR总监,没有HR副总监;有品质总监,没有品质副总监;有高级业务经理,没有高级业务副经理;有采购经理,没有采购副经理……
副职数量的减少和控制,是因为美的认为 管理职位越多,不仅会导致官多兵少,而且会造成管理内耗加大。
再来看组织结构的设计。
我在很多企业,经常见到叠床架屋的复杂架构。不到百亿的规模,一张A4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也只能画得下一级架构,连二级架构都画不下。
看过我另外一篇文章《美的是怎么做组织变革的?》的朋友,应该还记得,美的从几十亿到上百亿,再到过千亿,直至破3000亿,组织确实是在不断变革调整,数量上也的确有所增加。
但是 组织数量的增长,远远低于企业规模的增长, 而且一旦发现组织层级变多、数量变得膨胀,马上就会进行变革, 快速精简组织。
最典型的做法,就是2012年的战略转型,组织上变为“小集团、大事业部”的管理方式,既减少组织层级,也缩减组织数量,双管齐下,效果明显。关于这一场变革,我谈过很多次,这里就不展开了。
“追求少,不追求多”与“追求简,不追求繁”,二者是 表里如一的关系。
“少”,是看得清楚、数得出来的“表”,是外在。
“简”,是想得清楚、感受深刻的“里”,是内核。
有些企业,嘴上说要管理简单,一到落地又陷入纷繁复杂,这就是表里不一。
美的在这一点上,做到了表里如一。
03.
追求轻,不追求重
我在管理咨询过程中,接触过不少企业老板。
这其中,有些老板的变化,非常耐人寻味。
在创业初期,他们多为营销高手或技术高手, 对于内部管理,态度上是可有可无,甚至不屑一顾。
但是,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他们开始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在外面参加了一些管理培训,有些还读了总裁班或EMBA课程。
回来后,对待管理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立刻在内部明确10大管理职能、设置8大管理部门, 公司上上下下进入到强化管理的运动之中。
从轻视管理到重视管理,本没有错,但在做法上,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美的以机制、组织、变革、激励、人才等多种管理方式著称,但内部却不会设置繁重的管理部门。
也就是说, 美的看重管理,但不做重管理。
以美的各业务板块和经营主体为例,最主要的管理职能,就是三大抓手: 人力、财务、营运 ,分别从人、财、事三方面,对战略做承接和推动,对业务做支持和监管。
而“人力”和“营运”在架构上,还合并为一个管理部门。
在出现组织合并和人员优化的时候, 最先进行合并和优化的部门,肯定是先从管理部门下手。
至于业务部门是否要做合并和优化,还要看接下来的战略方向和具体的业务表现。
美的在具体的职能管理上,追求轻,而不追求重。
这也是我在文章开头,称美的为“轻量化管理”的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管理设置,因为在美的,大家对待管理,有一个基本的共识: 管理必须服务于经营。
如果按照“赋能”的时髦说法,那就是: 管理可以给业务赋能,但不可以给业务负重。
做轻管理,从而进一步实现简单高效,美的在管理上,颇有一种 “四两拨千斤” 的味道。
最后的话
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
但是,怎么向管理要效益,如何避免不恰当的管理损害企业效益,才是不得不面对的真实问题。
美的在实践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轻量级管理,撬动重量级规模,实现跨量级增长。
追求简,不追求繁。
追求少,不追求多。
追求轻,不追求重。
这种极简主义的做法,不仅向管理要到了效益,而且有效推动了企业发展。
你的企业管理风格和做法是怎样的?
走的是极简主义,还是别的什么路线?
欢迎在后台留言,和我们交流。
— END —
作者简介:
刘欣,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毕业,精亦诚咨询创始人,原美的资深高管,现为多家知名企业的管理顾问。
1999年毕业后加入美的,在美的工作17年,历任集团总裁办副主任、事业部管委会成员、营运与人力资源总监、海外营销总监、国际战略项目总监,主导和推动战略转型、运营管理、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海外营销、流程诊断、产销计划管理、精益改善等多项工作内容,曾为美的、OPPO、SHEIN、波司登、金发科技、纳思达、喜临门、大自然、骆驼、帅康等多家企业进行咨询和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