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非遗传承人韩宝菊带乡亲们剪纸致富,渤海小渔村走向世界_每日短讯
2023-05-31 12:41:52 澎湃新闻

5月26日,国内规模最大的运河非遗馆“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沧州开馆,馆内汇聚了北京、天津、沧州等运河沿线八省市的非遗精华。其中,一幅长达9米的巨幅渤海渔村剪纸作品《运河古郡》作为重要展品展出。这幅作品以沧州古运河为素材,描绘了运河沿岸繁茂的景象,同时将沧州地标性建筑物清风楼、国宝铁狮子以及杂技、武术特色文化等用平面剪纸的形式一一呈现。展馆内的介绍显示,该作品由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渔村剪纸第四代和第五代传承人韩宝菊、白金磊母子带领团队通力合作,历时五百余天创作完成。

巨幅渤海渔村剪纸作品一隅。林梦希 摄

开馆当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馆内见到韩宝菊时,她正向游客展示沧州渤海渔村剪纸艺术。一双巧手、一个剪刀、一张红纸,不到一会的工夫,一幅名为《吉祥如意》的作品跃然而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沧州建了这么大的非遗馆,汇集了这么多的非遗精品,这很难得”,韩宝菊表示,当日看到像她一样的非遗传承人在馆内展示非遗技艺,让她备受鼓舞。“如果不是传承人,可能对传统文化不会这么眷恋,当我看一项项(非遗展品)时,就感觉看不够。”

河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韩宝菊、第五代传承人白金磊母子。澎湃新闻记者 迪娜尔 摄

在韩宝菊看来,“聚在一起就能成大气候”,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作为展示运河沿线八省市非遗精华的载体,既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存在,也是对非遗传承人的激励。

母子齐心剪出9米长作品

作为在平面薄片上进行镂空成图的艺术,剪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中国剪纸起源于公元前的西汉时代。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年,沧州渤海渔村剪纸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韩宝菊正是该项目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剪纸在渤海湾一带流传很广。过去,因为在沿海渔村,家家户户以打渔为生,这种海上生产方式的危险系数极高,因此,渔民们会在窗户上贴红色窗花,希望出海的亲人平平安安,满载而归,于是有了很多剪纸高手。”韩宝菊说。

韩宝菊在设计剪纸图案。本文除特殊标注外,均由受访者供图

作为渤海渔村剪纸第四代传承人,今年67岁的韩宝菊自7岁起就开始跟随外婆学习剪纸。韩宝菊提到,每当看到外婆剪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时,自己也会拿着小剪刀,偎依在她身边跟着学习剪纸,一剪就是60年。

在得知沧州要建立大运河非遗馆后,韩宝菊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传承人的根本要务,就是尽自己所能去传承非遗文化和创作新作品,唯有如此,才无愧于‘传承人’这一殊荣。”

构思作品之前,韩宝菊母子俩在沧州市文广旅局、黄骅市文广旅局的支持下,在古运河沧州段进行了实地走访。白金磊表示,为了呈现更完美的作品,每到一处,便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这些地标节点的历史渊源。

每一个镂空图形、每一根线条,都力求精致。历经五百余天的创作后,一幅长9米、宽1.5米的巨幅渤海渔村剪纸作品《运河古郡》诞生了。如今,这幅作品被陈列在了沧州非遗保护成果展区的尾厅,占据整整一墙,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观赏。

让剪纸从渤海湾走向世界

韩宝菊以剪刀为笔,为一张张平凡无奇的红纸赋予了生命与精神。

除了上述代表作《运河古郡》外,近年来,由韩宝菊设计创作的《十二生肖》、《渤海潮》以及《渔家风情》等突出地方特色的系列作品已成为黄骅市亮点和标志品牌之一,不止于此,据沧州日报报道,一些作品更是被印到了向海外发行的明信片上。

除了创作之外,致力让剪纸从渤海湾走向大运河、走向世界是韩宝菊心中的另一件大事。在韩宝菊看来,除去传承人这份殊荣,压在她肩上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剪纸既是民间的,更是国家的、世界的。”

韩宝菊说,首次诞生“要让渤海渔村剪纸艺术壮大”的想法萌生于1995年,那一年,作品《渤海潮》在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赛中获奖,让她确信剪纸不仅是装饰品,更是艺术品。

1995年,她与家族第五代传承人、儿子白金磊共同创办了韩宝菊剪纸艺术中心。白金磊向澎湃新闻表示,在此之前,自己其实有正式工作,但出于孝心,以及为了与母亲将剪纸艺术发扬光大,他毅然辞职,一头扎进了剪纸事业。“渤海渔村剪纸,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共同来传承和发扬这门艺术。”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韩宝菊剪纸艺术中心现已成为一家以纯手工剪纸为主,附带剪纸文化相关产品,以韩宝菊剪纸为品牌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企业,企业员工以当地人为主。据白金磊介绍,目前的产品市场主要面向家居家装、旅游市场、高端礼藏及私人定制等,年产值300余万元。

剪纸艺术不仅为小渔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乡村振兴和人才培养带来了大转机。

韩宝菊与儿子白金磊。

据白金磊介绍,当地还投资建设了东常庄剪纸艺术风情小镇,东常庄剪纸博物馆、体验馆、渤海渔村剪纸艺术培训学校等文旅教育基地。通过大力宣传及线上线下培训,深入各级乡镇自然村开展教学活动,现累计年培训剪纸人才500余人,覆盖黄骅市几个主要城中村和南排河镇十几个自然村。其中部分剪纸人才已具备再次培养学员的能力,成功实现剪纸人才的滚动式发展,同时带动了部分人群的再就业,人均年增收5万余元。

在韩宝菊看来,剪纸文化产业属于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和潜力。近年来,韩宝菊母子一同致力于创新,焕起这项非遗的新生机。近年来,白金磊正在研发更精美高端的“多层剪纸”,“要以创新促传承。”韩宝菊说。

令韩宝菊欣慰的是,在传承剪纸艺术的道路上,不仅有了儿子的加入,孙子也对剪纸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我会剪到我剪不动为止,要让剪纸永远传下去。”韩宝菊说。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