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句土话:“蠹虫蛀烂衣服,坏风俗败坏心灵。”
(相关资料图)
衣服破了,可以看到,还能缝补;人情坏了,坏在心灵,难以修复。
对于风俗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可是风俗却很繁琐,还十里不同天。
平时的社交中,很多人不注重风俗习惯,随礼的时候,大大咧咧。结果是,礼送出去了,但是情谊没有留住,甚至被人厌恶。
有一句古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补礼。”
顺理成章,我们能从古训中,找到对应的随礼习俗,并且根据现在的时代,推陈出新,给予很多的启发。
亲戚朋友之间随礼,本质上是给钱,或者用钱去买点什么,是金钱和人情的组合,把钱用在关键处,人情才会加深。
01
“喜不送伞”:随礼要给人添喜,希望别人过得更好。
“伞”的谐音,就是“散”。
如果是一对恋人,一旦互相送伞,或者一方送出了伞,就表达一个不好的情况:“我们要散了。”
也有一些地方,认为送鞋是不对的,因为送出了鞋子,说明是让对方“跑了”。
看起来无厘头的习俗,其实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期盼,打心眼里希望,能够“与一人牵手,一次牵手,百年好合”。
若是别人家嫁女、娶亲,你却送了“伞”,肯定会被嫌弃,甚至会被轰出去。
看婚礼红包,就知道,上面都写着“双喜”,并且“喜和喜”连在一起。
延伸一下,我们还会发现,定亲、回门酒;年轻人第一次带着对象登门;有人升职加薪、考取好的大学等,我们都要想一想,如何才能“寓意美好”,让人“喜上添喜”。
表演艺术家休姆说过:“习俗是人生的伟大的向导。”
多做引导美好的事情,但凡引导人往坏处想的事情,都要避免。
正确的做法,就是在接到喜事消息之后,买一个喜气洋洋的红包,在其上面,写下对应的祝福语。
在参与喜宴的时候,一边送红包,一边送祝福。
若是非常好的朋友、很亲的亲戚,还可以带上鲜花、首饰等寓意美好的礼物。
02
“寿不送烟”:随礼要注重健康,考虑长期的交往。
给人祝寿,本意是希望人家健康长寿,就像对联里说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可是,有的人,喜欢抽烟喝酒,顺手就递给寿星一根烟。这样做,很热情,但是意味着送出去的,不是健康。
哪怕你明知寿星是很喜欢抽烟的人,你也不要买烟。毕竟,他的儿女,打心眼里是嫌弃的。
一些老人,身体本身不太好,抽烟就肯定是不对的。和你交往很久的人,也许在某一刻就戒烟了。
“烟”,意味着有害健康。但是我们的钱,不会标明是给老人买烟的。我们需要变通来看待——在给老人红包的时候,还得给老人健康的礼物。
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大家知根知底,还可以通过送健康礼包的方式,来表示祝福。比方说,送给年迈的兄弟,某种治疗仪,康养的费用。
另外,我们在送礼的时候,还要送对人。
一些年迈的老人,可能糊涂了,管不了钱了,礼金应该送到其儿女手里,或者看看有没有代收的人。
一切好赌的老人,你应该把红包给其爱人。当然,这要做,最好是提前打听清楚,或者沟通一下。
一些孤寡老人、常年没有子女在身边的老人,你去给他祝寿,不一定给很大的红包,而是注重平时的关爱,常常去探望。
03
“丧不补礼”:随礼要及时,把对方的事情放在心上。
老人过世之后,就是白喜事了。
也许你接到了信息,然后忘记了随礼;或者亲戚朋友没有及时联系你,过后你才知道消息;或者你在外地,不能及时赶到现场。
不管是什么原因,错过了随礼的机会,就不要补礼物了,连提起这件事,都显得多余。
最重要的是,人家好不容易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你却翻出人家的痛苦,无疑是不礼貌的。若是玻璃心的人,还会认为,你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丧事过去了,就慢慢淡忘。对于没有随礼的事情,你放在心里,记得平时对人好一些,就够了。
04
“吃亏是福”:随礼要大度,别指望对方给予同等的回礼。
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都要礼尚往来,但是礼金是无法对等的。
哪怕同样的一百元钱,在不同的年份,一百元的价值不一样。早五年的一百元,和后五年的一百元,区别很大。
当你遇到困难的人,应该通过多随礼,来帮助对方;对于自己的亲人,很好的朋友,随礼之后,也不要对方还礼。
在对方还礼太少的情况下,你应该想,人情在,比什么都好。
有主动吃亏的想法,你的人生就会通透,社交也会顺畅。随礼图的是开心,不必因为斤斤计较,坏了自己的心。
05
当然,习俗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不同年纪的人,有不同的认知。
在社交场上,随时要记住“入乡随俗”,根据对方所在的地方的习俗,改变自己,而不是强求对方来适应自己的习俗。
人家过得好,你希望人家过得更好;人家过得不好,你帮一把;人家有痛苦,你让人家忘记痛苦。
带着慈悲心,和谁都融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